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人的视觉器官是适应外界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异和进化的,现就遗传和环境对眼的影响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 高度近视:①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②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与预期的发生率 。③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某些环境因素可以增加眼部调节形成一定程度的屈光性近视眼,是否可使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仍然存在疑问,最近国内有人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环境与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对象为原视力正常的学生,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对影响近视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因此,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学生发生近视的2个重要因素,由此认为,在目前遗传因素尚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改变环境是防治近视的决定因素。
青岛科视为您推荐文章:
本文来源:科视视光资讯中心欢迎分享原创文章,转载注明青岛科视视光官网